在保密工作的领域中,存在着诸多看似平常、当事人以为毫无问题,实则已触犯泄密红线的行为。这些行为因其隐蔽性和迷惑性,往往容易被忽视,然而却可能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严重威胁。
本文总结了几类常见的泄密隐患,提醒大家了解、警惕并防范工作生活中的泄密风险。
在日常办公场景中,不少人在处理完涉密文件后,因疏忽未及时归还至保密柜,易造成泄密。
案例:某单位工作人员张某,在处理完涉密文件后,将文件搁置在办公桌上,去处理其他事务。就在他离开的间隙,文件被不明人员用手机偷拍,并发送到多个微信群,导致泄密事件发生。张某可能认为短暂离开并无大碍,没想到会被人钻空子趁机窃取机密。
警示:涉密文件的管理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,哪怕是片刻的疏忽,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
现代办公设备的多样性在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潜藏着泄密风险。比如,一些人为图方便,将涉密文件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或移动存储设备中。
案例:在国家级实验室工作的王某,因嫌审批流程麻烦,擅自将千余份涉密文件存入联网电脑。随后,他收到一封伪装成“学术会议通知”的邮件,点击附件后,电脑被悄悄植入特种木马,文件被境外间谍悄然窃取。
此外,还有人在连接互联网的打印机上打印涉密文件,或者使用非涉密传真机传输涉密信息等,带来泄密隐患。
警示:这些行为看似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,却违背了保密规定,给涉密信息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。
会议中的泄密隐患
会议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场合,同时也是泄密的高发地。部分人员在参加涉密会议时,未严格遵守会议保密要求,随意携带手机等具有拍照、录音功能的设备进入会场,并在会议期间对涉密内容进行拍摄、录音。
案例:某单位工作人员白某,在参加专项工作会议后,将涉密文件带回家中,其妻趁其不注意,使用手机对文件进行拍照,并在聚会时将照片扩散。
还有的人在会议结束后,随意谈论会议中的涉密内容,在公共场合或者与无关人员交流时,无意间将机密泄露出去。
警示:这种在会议前后及过程中的疏忽行为,都可能使涉密信息失控,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
如今,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,但同时也成为泄密的“重灾区”。有的人在工作中,为了追求便捷,通过微信传达涉密通知、发送涉密文件照片等。
案例:
1.2020年,某单位干部李某想走“捷径”,通过微信群传达一份秘密级通知,完全忽视了保密纪律,案件发生后被处行政记过处分。
2.某领域改革方案初步确定时,某单位干部强某为炫耀自身价值,私自拍摄方案草稿,通过微信向好友通风报信,导致大范围泄密,对改革大局造成严重干扰。
警示:这些行为源于错误的心理认知,如捷径心理、炫耀心理等,却在不经意间将国家秘密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。
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生活点滴、工作感悟本是常见行为,但如果不注意,也可能导致泄密。有的人在旅游时,拍摄到军事设施、涉密单位等敏感区域的照片,并将其上传至社交媒体。
案例:有人在参观某军事基地附近的景点时,拍摄了包含军事设施轮廓的照片,分享到自己的社交账号上。这些照片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,通过分析照片中的细节,获取有价值的涉密信息,导致泄密。
警示: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工作相关的动态时,可能会无意中透露单位的业务进展、内部管理等敏感信息,尽管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些内容涉及机密,但却可能给单位甚至国家带来风险。
在日常办公中,电子邮箱是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,但同时也成为黑客和间谍攻击的目标。一些人在收到不明来源的邮件时,缺乏警惕性,轻易点击邮件中的链接或下载附件。
案例:某机关单位的小张收到一封标题看似正式文件的“官方”邮件,随意点击了里面的链接,结果跳转到钓鱼网站,邮箱密码和邮件内容全泄露,单位的敏感数据也随之被盗取。
警示:对于不明邮件,尤其是涉及可疑链接和附件的,切不可随意操作,以免陷入泄密陷阱。
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,人们在外出办公或日常生活中,常常会连接各种Wi-Fi网络。然而,一些不安全的公共Wi-Fi网络可能被黑客设置陷阱,一旦连接,用户设备中的信息就可能被窃取。
比如,若在机场、咖啡馆等公共场所,连接免费Wi-Fi处理涉密业务或传输涉密信息,可能导致黑客通过网络监听、攻击等手段获取设备中的涉密数据。另外,一些单位内部网络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,也可能被外部非法入侵,导致涉密信息泄露。
警示:无论是在外部网络环境还是单位内部网络中,都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,避免因不当连接而引发泄密事件。
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项目交接过程中,如果不注意保密工作,也容易出现泄密情况。一些工作人员在交接工作时,没有将涉及的涉密信息、资料完整、准确地移交给接手人员,或未详细说明相关保密事项。
案例:某单位工作人员赵某在承担涉密专项工作期间,因工作变动需要交接,但他忘记将正在撰写的涉密文稿及资料的存储位置告知接手人员,且在家中未联网的计算机上仍留存有相关资料。后来,赵某家中的计算机因孩子上网学习需要联网,导致该计算机被控制,存储在其中的涉密文件资料被窃。
警示:这种工作交接中的疏忽,可能使涉密信息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,从而增加了泄密的风险。
废旧物品处理不当同样可能引发泄密。一些单位在处理废旧办公设备,如电脑、打印机、复印机等时,没有对设备中的存储介质进行彻底的数据清除。
案例:某单位人员发现一涉密计算机存在故障,送单位信息中心修理。几个月后,宋某在整理工作台时,忘记该硬盘来源,遂将硬盘连接在自己使用的互联网计算机上查看,导致涉密文件资料被窃。
此外,对于废旧的涉密文件、资料,如果未按照规定进行销毁,也可能被他人拾获,造成泄密。例如,有人在清理办公室时,将废旧的涉密文件当作普通纸张丢弃,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翻找获取,导致机密泄露。
警示:对于废旧办公设备和涉密文件资料的处理,必须严格按照保密规定执行,确保涉密信息不被泄露。
共筑保密防线,公民人人有责。上述种种案例告诉我们,保密工作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,切莫疏忽大意,从日常办公、社交平台、网络世界到工作交接等各个环节,都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,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!
*内容来源:保密宣传平台
科密品牌始于1993年,在保密工作领域扎根32年,致力于用实力捍卫保密成效,用智慧推动保密工作的未来。
多年来,科密品牌不断洞察市场需求,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陆续生产了经典办公系列、高保密系列、健康办公系列以及CM销毁系列等系列涉密销毁产品,其功能丰富、性能强大,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保密需求,产品热销海内外。
要保密,选科密!
总部地址:广州市黄埔区开泰大道28号广州归谷科技园C4栋17楼 联系电话:020-82513488
Copy right 2024 广东阳光科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案号:粤ICP备17002830号-3 网站地图|站点地图
科密公众号
歌派公众号